广东省汽车行业协会
用户: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点击更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 : 汽车资讯 > 行业信息 > 正文

    协会信息
协会通知
协会动态
法律园地
    产业政策
政策法规
政府通告
政府动态
    汽车信息
行业信息
企业动态
新车快讯
车市行情
展览会议
    摄影频道
摄影技巧
统计知识
撸起袖子,广东智能装备企业加油干
时间:2017-01-06 11:39:00
   

作者:吴俊纬,刘敏,刘仕彦,沈珺,高宇安

近日,国家工信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要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业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轻工、纺织、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民爆等重点领域,推进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仓储、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的深度应用。支持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支撑软件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生产装备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在基础条件较好的领域,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的集成创新与应用示范。到2020年,量大面广、有基础、有条件的重点领域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以上,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0%以上,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普及率达到20%以上。

业内人士分析,《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推动工业机器人集成行业快速和健康发展。广东作为全国汽车的消费大省和制造大省,将长期受益于规划。由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确定的广东省机第一批器人骨干(培育)企业,将迎来更大发展机遇。

 

1、行业整体情况介绍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可以接受人类智慧,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自动化是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工业自动化装备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工做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或是危险、恶劣环境下的作业。

工业机器人一般由两大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机器人执行机构,一般称作机器人操作机(Robot Manipulator),它完成机器人的操作和作业;另一部分是机器人控制系统,它主要完成信息的获取、处理、作业编程、规划、控制以及整个机器人系统的管理等功能。机器人控制系统是机器人中最核心的部分,机器人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控制系统的品质。机器人控制系统集中体现了各种现代高新技术和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一般人们习惯于按照机器人的用途命名,包括点焊机器人、弧焊机器人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随着刘易斯拐点的到来,人口红利正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再低廉,传统制造业的生产线将面临人工劳动力向机器人自动化的改革。同时,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转型阶段,由低端制造业大国向高端制造业强国的转变需求已迫在眉睫。因此,未来随着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不断推进,制造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需求将进入快车道。

系统集成项目是非标准化的,不同的项目之间差异比较显著,不能百分百复制,所以难以形成规模效应。而且,系统集成项目需要厂商垫资,会影响厂商同时实施项目的数量及规模。此外,由于系统集成项目是工业机器人的二次产品,需要熟悉下游行业的工艺,从而完成重新编程、布放等工作,而现阶段我国的系统集成厂商只专注于某个领域,因而很难实现跨行业的拓展业务。

另外,中国的工业自动化市场主体主要由软硬件制造商、系统集成商、产品分销商等组成。其中在软硬件产品领域,中高端市场几乎全部由国外著名品牌垄断,并将仍维持此种局面;在产品分销领域,大型跨国公司的重要分销商是行业内的领先者。

2、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容量

工业机器人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大大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社会矛盾。根据世界机器人联合会(IFR)公布的数据,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从2001年的7.81万台增加到2013年的17.90万台。中国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2013年中国市场共销售工业机器人37,000台,超过全球总量的1/5,总销售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机器人市场,占比超过全球销量的20%。

但是,总量较多不能掩盖我国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较低的事实,从保有量来看,201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仅12.12万台,占全球保有量的8.83%,仅相当于保有量占到世界第一的日本的四成,差距明显,同时亦少于美国和德国。从每万名工人中机器人数量来看,我国仅有21台,远远落后于韩国的347台、日本的339台和德国的251台,甚至不到全球平均水平55台的一半,可见伴随着中国制造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工业机器人市场还有非常广阔的增长空间。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共销售22,257台,2016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同比增长19.9%。到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将增至50-60万台。

根据IFR最新数据,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22.9万台,同比增长27%,其中亚洲销量约占2/3。目前全球机器人交易额达590亿元人民币,中国作为最大市场,2014年机器人销量约为5.7万台,增幅高达54%,其中1.6万台由本土供应商提供,剩余来自瑞士ABB、德国库卡、日本安川等外国制造商。预计未来中国机器人存量在全球市场的占比将会进一步提升,机器人市场增速将会大大超过其他主要国家。

随着国内机器人年安装量的稳步增长,我国工业机器人保有量从2003年的3,704台增长至2015年的25.5万台左右。

3、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从人口结构来看,1962年后人口出生高峰期的劳动人口已达到50多岁,未来几年每年会有2,600万以上的人退出体力劳动适龄人口,而每年新增的零零后仅1,600万,将造成每年体力劳动适龄人口减少1,000万,十年累计减少1亿有效劳动力,这对年轻劳动力需求量最大的制造业来说,是面临的一个巨大的挑战。未来年轻劳动力的短缺将是一个中长期现象,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高将是确定性大的趋势且十分迫切,该需求推动是工业机器人发展的重要因素。

2015年中国国产机器人产值16.40亿元,占比15.00%,外资机器人产值92.50亿元,占比85.00%;在数量上,国产机器人1.10万台,占比17.00%,较2014年有显著提升;其中,多关节机器人的国产化率最低,不足9.00%;截止2015年底,全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园超过50个,到2020年的产值目标合计约500亿元,是现有产值的30倍,这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国产机器人的市场占有率,同时也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4、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资金壁垒

现代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业多为定制产品,供应商在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进行设计研发费用,在执行过程中,若为汽车装备领域的客户发出的总包项目,对供应商的营运资金要求较高,付款条件要求较高,例如经常要求前期少支付或不支付预付款,且严格按合同约定时间付款,因此在这类总包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往往需先行垫付大量资金。因此,进入该行业对企业的资金有较大要求。

(2)人才壁垒

现代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业,集机械系统、电气控制系统、传感器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系统等多学科的技术于一体,行业的竞争关键在于技术的比拼,研发设计人员以及技术性生产人员决定了企业的产品技术含量;同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与市场营销经验的高技能的跨领域复合型人才,以拓展客户需求的挖掘深度和销售市场的开发广度。

(3)技术壁垒

广州中设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所处行业是集设计、加工、制造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涉及多项学科及先进技术领域,产品结构复杂、技术含量较高。伴随着市场多元化与细分化以及产品应用领域的不同,产品设计指标、技术要求也各不相同,即需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量身定制,设计生产非标准化产品。企业不仅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生产流程及工艺,同时对其设计研发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只有在高度综合相关技术并对系统进行集成后,才可设计出符合要求的产品以汽车生产焊装生产线用机器人装备系统供应商为例,需要根据客户对于焊接精度、焊点数量、焊接速度、焊接方法等方面的要求,选择性能合适的零部件,综合运用检测、搬运、焊接等技术来对系统进行集成,并且不断地创新,才能设计出符合个性化需求的智能化成套装备。

(4)技术经验壁垒

对于该行业下游用户,机器人集成系统在生产自动化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产品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到下游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甚至影响到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用户在选择产品供应商时较为谨慎,要求供应商具备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拥有专业化的项目实施团队及项目管理团队。同时,在售后服务方面,要求产品供应商能够提供长期的系统性服务,否则将很难获得用户的认同。

(5)品牌塑造壁垒

由于对机器人系统集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要求,因此客户在招标采购时,非常慎重,一般只有具有长期项目管理经验、项目规模较大、售后服务完善、声誉良好的供应商才能入围。同时,行业中各企业与客户关系的建立通常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验积累,且产品一旦被客户接受,若要更换供应商,将产生大量成本。所以,一旦能够符合条件进入客户的供应商名录后,客户的忠诚度较高。在现代工业机器人装备制造业,一个良好品牌的建立不但需要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完备的客户服务体系,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市场检验,因此新进入者较难在短时间内塑造品牌,赢得客户的信任。

5、影响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影响行业的有利因素

①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首先,从人口结构看,15-6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自2010年达到74.50的历史高位后持续回落,2013年已经回落到72.80%,而同期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达到9.70%的历史新高。更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建国后三次人口高峰的第一次(1951-1958年)出生的人口基本已告别工作岗位,第二次(1962-1976年)出生的人口也基本告别一线重复劳动岗位,而第三次(1985-1991年)出生的人口伴随着高等学府的扩招,整体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从事体力或重复劳动的意愿大大下降。

其次,从工资水平看,1994-2013年的20年间,制造业平均工资从4,283.00元增加到46,431.00元,增长接近十倍,除个别年份外,工资增速均高于同期GDP增速。

考虑到人口结构和生活成本的提升未来仍将持续,引入更多更好的机器人以代替人工,将是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制造业企业的必经之路。

②经济结构调整、制造业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自动化成为第一推动力

2007年,我国GDP同比增长14.20%,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18.50%,而2014年上半年,上述两个数据分别只有7.50%和8.70%,我国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已经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从历史发展经验来说,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转换经济增长动力、提高制造效率、鼓励技术创新是必然选择。我国制造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相当规模优势和技术基础,但大而不强的缺憾依然存在,未来必然要在经济转型中升级换代,工业机器人从诞生以来便旨在提高制造业效率、提高产品品质,从而降低整体成本。因此,经济结构转型、国家政策支持将是国内自动化设备及工业机器人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力量。

③国家产业政策

2013年底,工信部出台的《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明显增强,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00%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2016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指出:围绕《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促进制造工艺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针对传统制造业关键工序自动化、数字化改造需求,推广应用数字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智能制造装备,提高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努力提升发展层次,迈向中高端。加强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产业间绿色循环链接,提升重点制造技术绿色化水平。

 

(2)影响行业的不利因素

①外资企业优势明显

数据显示,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售份额中,日本发那科,德国库卡,瑞士ABB,日本安川四大国际品牌占比超过50.00%,而外资企业所占的总份额大约在90.00%。以新松机器人、广州数控、安徽艾福特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所占份额不足10.00%。此外,国际巨头不断加快国内布局的速度,以方便抢夺市场。根据HIS的统计,占有全球机器人市场85.00%以上份额的国际机器人本体厂商(Fanuc,KUKA,ABB,安川,川崎,Denso,Epson,Staubli,Toshiba,Adept,三菱,Yamaha),都已在中国开设分公司,并且大部分都已经在国内拥有工厂或计划开设工厂。其中KUKA,ABB,安川三大厂商近两年能够达到的产能大约分别在3,000台、8,000台和10,000台左右。如果加上其他外资品牌,基本可以满足中高端市场的需求。

 

综上,虽然国际品牌在机器人本体领域优势明显,但是也逐渐给中国企业赶超。如大名鼎鼎的KUKA已经被广东美的集团收于麾下,更多知名品牌被中国企业收购是大势所趋。而在工业机器人集成领域,中国本土企业更懂中国消费者,优势比较明显。假以时日,中国企业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全面赶超外资品牌,也是水到渠成的。而广东人勤劳务实,广东作为制造业大省和强省,将在这一轮工业智能化革命中勇立潮头。

友情链接 | 更多...
首页 | 广东汽协 | 汽车资讯 | 产品专区 | 商业信息 | 下载专区 | 黄页专区 | 广州汽协 | 注册条款 |
粤ICP备08019646号